北航新闻网5月23日电(通讯员 曹奇正 陈超 郭宇涵 万丽娜)5月21日下午,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咨询委员会联席主席、全球青年领导力发展理事会首席全球治理与青年领导力顾问、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高级顾问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Fabrizio Hochschild-Drummond)访问我校并做客“北航大讲堂”暨“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全球治理议题作题为《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力框架重构与教育范式创新》演讲报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一同来访。校长王云鹏会见来宾一行,副校长赵巍胜及宣传部、国际合作部负责人陪同会见。

会谈中,双方围绕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及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王云鹏首先向霍克希尔德到访学校并做客“北航大讲堂”暨“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了北航近年来在教育及科研发展情况及在国际合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及学生国际经历提升,积极拓展全球合作关系,开拓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全学程、多层次、高质量的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学?;褂牍试幽芑埂⒐拭窈阶橹裙首橹疃群献?,发起成立“亚洲仿真联盟”等国际组织,推动师生赴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为培养国际青年领导人才积极贡献北航经验与中国力量。

霍克希尔德对北航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学校在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他表示,联合国长期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服务世界和平及人类发展,这为北航等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参与外太空和平开发利用等全球议题提供了广阔空间。期待与北航建立长效交流机制,依托联合国多边合作框架,支持学校在青年人才培养、技术转化与知识共享等领域发出更多北航声音及中国声音。

会谈期间,双方还就气候变化、绿色航空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交流。王云鹏向霍克希尔德授予“北航大讲堂”荣誉证书。

下午4点,晨兴音乐厅内座无虚席,霍克希尔德以“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力框架重构与教育范式创新”为主题,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路径做演讲报告。学院路校区、沙河校区师生实地参加,杭州国际校园同步直播,此外还有来自北航附中学生参加讲座。

霍克希尔德以其三十余年联合国职业生涯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联合国的架构体系、历史使命及全球贡献。他于1988年在苏丹联合国难民署开启职业轨迹,既有深入坦桑尼亚、中非共和国等战乱地带维和工作的实地经验,也有在日内瓦、纽约等枢纽机构统筹国际事务的宏观视角。这段履历让他对联合国系统的运作肌理形成立体认知,并积累了丰富的多边外交与国际合作实践经验?!盎艨讼6旅厥槌ぴ谀纤盏さ日交鸱追傻牡胤降木梦乙馐兜绞姑杏爰壑倒凼遣斡牍适挛褡钪匾闹耙档咨?,树立了一个生动鲜活的精神榜样,让我由衷敬佩”,物理学院2022级博士生李伟光表示。

谈及国际组织从业者的核心素养,霍克希尔德特别强调外语能力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英语的关键地位。他指出,尽管联合国官方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和俄语,但英语依然是国际组织中超过80%工作场景的通用语言。语言能力对跨文化协作素养不可或缺。我校巴基斯坦籍留学生纳瓦克对此深有同感:“跨文化协作能力的重要性促使我认真思考如何通过语言、阅读、沟通交往等方面提升自身国际胜任力。”

霍克希尔德强调,与不同背景的合作者建立共识,需以开放心态理解文化差异。而对于人道主义从业者而言,抗压能力与对联合国价值观的深度认同更是职业底色,这既是应对复杂环境的心理支撑,也是驱动长期使命的内在动能。他还强调阅读对提升国际认知的重要性,提倡穿透表层文化符号,增进对国家文化精神的深层次了解,鼓励青年将文学思辨习惯迁移到国际事务分析中,通过持续积累不同文明思想图谱,为跨文化沟通奠定认知基础。他建议青年通过国际组织实习等多元渠道积累国际实务经验,提升综合素养。

讲座后互动问答环节,在场同学及杭州国际校园同学们就博士生怎样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独特作用、如何更好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人道主义工作环境和内容等问题与霍克希尔德先生积极交流,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霍克希尔德一行还参观了我校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博物馆。

此次霍克希尔德先生来校讲座由国际合作部、宣传部、校团委共同举办,是“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的重要一讲,作为学校重点打造的国际化培养重要品牌项目,“全球胜任力系列讲座”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已举办15场,覆盖京杭两地三校园师生3700余人,讲座嘉宾大咖云集,邀请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南洋理工大学副校长等在内的国外内知名专家、学者及政要来校就国际组织、全球治理、教育国际化等议题作演讲报告。
(审核:白琳)
编辑:贾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