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新闻网11月10日电(通讯员 李灿)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强化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产学研用协同,11月1日,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北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分会场在北京沙河唯实酒店二号会议厅举行,并同步开启线上直播。本次分会场由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商飞-北航大飞机研究院、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什邡市人民政府、深圳点用工业互联网研究所协办,以“低空经济与绿色航空”为核心主题,聚焦空天动力升级、智能航电系统、低空经济技术支撑等关键方向的国际合作与创新突破。分会场开幕式由分会场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主持,共有来自中国、荷兰、瑞士等国家的100余位中外嘉宾参会,涵盖高校学者、科研专家、企业高管及政府代表,共同为航空宇航领域产学研用融合注入全球智慧。

在开幕致辞中,北航国际合作部部长白琳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及各界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支撑国家战略、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希望与会各方以本次分会场为重要纽带,在这一战略赛道上深化协同合作,共同探索“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国际合作链路,携手打造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创新生态,构建科教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圈”,为低空经济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什邡市蓉北物流中心主任张喻作为协办单位代表发言,她结合什邡市在产业政策扶持、园区载体建设、要素保障供给等方面的实际举措,介绍了什邡在航空航天新能源配套、电动飞行器应用场景落地、轻量化结构产业协同等领域的合作方向。

随后,18位国内外行业专家围绕低空经济和绿色航空进行了主旨报告,国内专家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宇航、中国商飞北研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高级主管级研发工程师孙巍、北京氢能通用航空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康桂文、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轴承安全实验室主任钟健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隆、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李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航空宇航学院教授/院长王晓璐、中国民航大学教授杨晓军、国科星图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易卫东、江苏星闪世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峥嵘;国外专家包括联合可持续航空联盟主席Yufang GUO、瑞士Smartflyer AG首席执行官兼设计主管Rolf Daniel STUBER、荷兰Panta Holding B.V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Andries Rosen JACOBSON、荷兰Zephyr Dynamics B.V.首席技术官Hartung Gernot WILSTERMANN、荷兰Beyond Imagination Management B.V.主席兼首席执行官Bernhard Adrianus OSKAM、荷兰I2M Interim & Innovations B.V.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Martinus Henricus Renier KLOMP,以及荷兰德尔夫特航空(AeroDelft)飞行测试工程师Elisa Yixuan ZHAO与首席飞行测试工程师Martijn Guust Antion KOCHUIJT。 专家们的报告内容覆盖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动飞行器、轻量化结构、低空经济、航空安全、绿色航空等核心领域,既有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前沿理论探索,也有企业与国际组织的实践经验总结。
这场跨国家、跨领域的深度交流,不仅为参会者搭建了高效的知识共享平台,更推动了全球航空领域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协同合作,为后续产学研用项目落地与行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审核:董雷霆)
编辑:贾爱平